“崩”上热搜,滴滴带来哪些反思?

湖明达 5个月前 (11-30) 牛博热搜 143 0

文| 正余弦

“无法下单,无法结算,甚至连APP界面都白屏。”近日来,“滴滴崩了”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

29日,滴滴再次面向公众道歉,初步确定,这起事故的起因是底层系统软件发生故障,并非网传的“遭受攻击”。

“崩”上热搜,滴滴带来哪些反思? 第1张

一个手机APP的崩溃,竟能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,未免令人感到一阵后怕。半个月时间内,从阿里云到滴滴,两家头部互联网企业先后出现问题,再往前追溯,“电信断网”“微信支付异常”仍令人记忆犹新。

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,平时生活中越便捷的领域,一旦发生故障损失更为严重。曾经“线上派单,扫码骑行,大街小巷,即刻出发”,如今却是“定位异常,关锁失败,你我近在咫尺,却无法双向奔赴”。

“崩”上热搜,滴滴带来哪些反思? 第2张

原因何在?这是因为这些互联网平台正全方位渗透进我们的生活,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。线上支付、内容存储亦是同理,新技术的应用,也意味着更多的数据要素参与到生产和生活之中,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,后果不堪设想。-热搜

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联结的风险社会之中,互联网平台包罗万象,打破了地域、行业间的区隔,实现了许多“不可能”,也使得风险呈现出关联性和不可逆性。自然界的风险多聚于一点,爆发有其预兆,结束后亦可自行缓慢修复,人类社会的重大风险显然没有这项功能。-热搜

“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。”滴滴面临的风险被官方定性为“底层系统故障”,或许源于一个小小的失误或者bug,却能沿着网络迅速扩散,波及到如此多的用户,并且引发小到“上班迟到,回家困难”,大到“资金挤兑、交通安全”等系列次生问题,提醒平台必须做好“技术安全”这门基本功,在基础安全保障上投入更多。-热搜

想起一年前,滴滴曾经因为违反网络安全法、数据安全法、个人信息保护法等,共存在16项违法事实,被中央网信办处以人民币80.26亿元罚款,更加令人觉得后怕。都说“体量越大,责任越大”,但一些庞然大物手握庞大用户数据,却屡屡在信息安全、技术安全上栽跟头,它们对得起消费者的托付信任吗?-热搜

频频爆出的崩溃风波,近12个小时的服务空白也在提醒着我们,当下的互联网环境尚未发展到容许“一家独大”的状态,消费者理应拥有更多选择。防范和化解潜在的风险,应由政府和企业联手把好“安全关”,鼓励更多力量参与其中。-热搜

【作者】 张宇驰

南方评论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