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人都有反感热搜的理由,但是我们需要它

湖明达 5个月前 (12-06) 牛博热搜 3699 0

每个人都有反感热搜的理由,但是我们需要它 第1张

公共舆论场本来就是谣言与真相的角力场,热搜榜的关注度呈现,就是甄别真伪的发令枪。

特约撰稿丨艾川

“血槽女事件”登上牛博热搜榜第一,我的第一反应是:情节过于离奇,难以置信。

每个人都有反感热搜的理由,但是我们需要它 第2张

图/网络

媒体朋友在朋友圈发声,“谣言又上热搜了”,批评“热搜成了传谣—辟谣的游戏”,义愤填膺。

看来和我感到此事不可思议的大有人在。但是,结果出人意料,这事还真不是“谣言”那么简单。

静等正式调查结果之余,先谈谈备受争议的热搜吧。

01

每个人都有反感热搜的理由,因为热搜榜总是轻易撕碎信息茧房的岁月静好。

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偏好,形成自己的关注度排序。正是这种偏好差异制造了信息茧房。因此,互联网时代,人人都觉得自己是“主流”。

牛博网

然而,热搜榜以算法统计给出了不一样的结果。热搜榜呈现的关注度分布真相,对每一位“主流”都是某种程度的“冒犯”。

喜欢岁月静好的,不想看到负能量上榜;严肃话题爱好者,不想看到娱乐话题上榜;“信息中心化”爱好者希望所有关注度都给“权威可靠”的信息,争议性的话题上榜让他们寝食难安。

如此种种,对热搜榜不满的理由千万条,归根结底其实是一条:真实的世界和我正确的价值偏好不一样,一定是热搜榜误导或隐瞒了真相。

每个人都有反感热搜的理由,但是我们需要它 第3张

▲各大网站热搜榜(图/网络)

主观自信和客观现实发生冲突时,传递信息的媒介往往成为受到指责的一方。这是大众心理的必然的结果,和商业化与否无关。即便是公益性的权威媒体做出来的榜单,一样会被质疑得体无完肤。英国BBC、日本NHK都有过类似遭遇。-热搜

“这个该上榜,那个不该上榜”、“为有害信息的传播推波助澜”的指责,从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榜到门户网站要闻榜,再到社交媒体平台的热搜榜,一脉相承。

不过,这种偏好不同的分歧是信息多元化的根本动力,由此引发“怎样的话题该上榜”的争议,只是小小的副作用。

刻意把公众的关注度统一于某个正确的标准之下,才是危险的尝试。把不完美的现实按照观念的蓝图改造成完美的天堂,从来都是人类社会最大的风险源。

实际上,没有人能给出完美的公共话题榜单,因为没有人能给出全社会一致认可的公共话题关注度分配方案。甚至每个人自己都拿不出那样的方案,即便是最严肃的人也会有娱乐的需求,最求安稳的人也会有不吐不快的槽点。

个体的话题偏好都是分散且多变的,谁有能力成为全社会的“关注度立法者”呢?

纷纷扰扰、真真假假、杂七杂八,才是公共生活的真实场景。热搜榜能做到的,就是把公共舆论场纷乱嘈杂的现实呈现出来,仅此而已。

人为干预榜单,美化榜单所呈现的事实,也改变不了什么。就算热搜榜上是齐刷刷的严肃话题,舆论场就因此风清气正了吗?就能消灭流言蜚语、谣言传播吗?

公众的话题关注度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,对事实真相的甄别也不是靠几个榜单就能够实现的。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渠道四通八达,所有能够吸引关注度的话题都会找到自己的受众。有没有热搜榜,这个信息制造和传播的过程都不会有本质的不同。-热搜

每个人都有反感热搜的理由,但是我们需要它 第4张

图/图虫创意

所以,不要把气撒在热搜榜上。话题热度出现在先,热点话题传播在后,最终才是话题热度的统计排序。在公共话题传播的“流水线”上,热搜榜只是最后的呈现环节,而不是话题热度的制造者,更不是公共话题的制造者。

就像感冒流行,把体温计砸了可治不了病。

02

现代社会的公共信息传播,是精密的流水线作业,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功能。热搜榜的功能是呈现公众的关注热度,吸引并激励专业媒体机构及时介入调查,探寻事实真相。

这是公共舆论再正常不过的反馈机制,“传谣—辟谣”怎么竟成了热搜榜的“原罪”了呢?

公共舆论场本来就是谣言与真相的角力场,热搜榜的关注度呈现,就是甄别真伪的发令枪。不让发令枪响,就会“西线无战事”吗?

更何况轻率的“信息洁癖”还会主观过滤掉一些看似荒诞不经、实则有迹可循的高热度事件,这对公共利益无疑是重大的损失。

公共话题不是肉联厂流水线上的死猪肉,不能轻易敲个“传谣”的大蓝戳子。再有经验的媒体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,一眼定真伪的高度自信不是参与公共话题的正确心态。

因此,即便公众关注度高的话题有真实性的争议,也不是拒绝它们上热搜榜的正当理由。我们不能要求热搜榜变成“谣言粉碎机”,那样做的后果是很多真相也会被一起粉碎。

当然,谣诼漫天、谬种流传确实是公共信息传播的坏现象,但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不是谣言上了热搜,而是争议事件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事实真相的专业解答。

在许多事件进入公共视线、形成热点之初,专业媒体机构能在第一时间介入调查,及时发布具有公信力的权威信息,事情就不会以谣诼漫天的方式闹得沸沸扬扬。

“传谣—辟谣”的快速反转、反复横跳,根本原因不是热搜榜的算法问题,而是真相调查“钝化”的结果。

在许多热点事件上,事情不闹大,媒体不介入;事情闹大上了热搜,又有人抱怨热搜榜“炒作”谣言。然而,正是因为专业媒体不及时下场,才给业余脑补和专业炒作腾出了空间。这是不是很讽刺呢?煤气公司对管道泄漏不闻不问,只管埋怨空气检测器的报警太刺耳?-热搜

每个人都有反感热搜的理由,但是我们需要它 第5张

图/网络

何况,很多上了热搜的争议性话题,也是由媒体机构发起和参与的,或者报道牛博网资讯来源于专业媒体,或者由专业媒体发起讨论,甚至不乏个别媒体自身造谣的案例。有些网友对此也是选择性表态,只会挑软柿子捏,质疑平台而不去追究根源。-热搜

谣诼太盛的确是舆论场的老毛病了。对此我们需要专业媒体的“供给侧改革”,只有提高专业媒体的供给质量,才能在源头上遏制谣言的制造和传播。

消灭谣言的唯一武器就是真相。热搜榜代替不了媒体机构的作用,热搜榜只是信息市场需求热度的真实呈现罢了。

03

在人类漫长的信息传播史上,互联网技术还是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新技术。

熟悉,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和互联网打交道;陌生,是因为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这种新技术对公共生活的影响。

因此,我们很容易把一些老问题的新版本归咎于热搜这样的新技术。

其实,公共话题的关注度分配不够“完美”、媒体无法满足公众对事实真相的信息需求,都是存在很久的老问题。如何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改善这些老问题,是非常值得思考的,但这些并不是随意责怪新技术的理由。

每个人都有反感热搜的理由,但是我们需要它 第6张

图/图虫创意

我们应该更多地看到新技术对公共生活的积极贡献,至少有了热搜榜,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公共话题的真实关注度,也让很多“隐秘信息”暴露在公众视野中。

每个人都有反感热搜的理由,但是,我们的确需要它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