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网红馆长”李历松:从做火“小破馆”到常驻“热搜榜”|东莞年度新闻人物

湖明达 5个月前 (12-29) 牛博热搜 232 0

致敬词:

这一年,国宝文物和顶流历史IP纷至沓来,他用特展串珠成链,频频让华夏文明的绚烂照进莞邑大地,也让东莞人钟情的“小破馆”逐渐为全国所知所爱。

“我去参加中国博物馆学大会的时候,人人见到我都说,‘哎呀,你就是那个网红馆长!’”刚和李历松见面,还没来得及落座,他就语速飞快地打开了“话匣子”。

一身新中式上衣,一副黑框眼镜,拎一个文创帆布袋,李历松还是老样子。

因为是东莞市博物馆馆长的缘故,人们总习惯称他“李馆”。从长沙“空降”东莞两年,李历松已是大湾区文博界红人。

“网红馆长”李历松:从做火“小破馆”到常驻“热搜榜”|东莞年度新闻人物 第1张

东莞市博物馆展厅内,李历松热情洋溢地为中学生讲解。

——他幽默风趣地把话题又拉回来,“我连忙吓得说‘没有没有’,我们那个‘小破馆’在大家面前不算什么。”

“小破馆”是李历松常挂在嘴边的“梗”。今年5月,《国宝归来——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》火成全国现象级热展。抢不到票的东莞市民在朋友圈吐槽:“东莞市博物馆这个‘小破馆’,万万没想到也有今天。”

“小破馆”有多“破”?这座建于1994年的老馆,占地仅2700平方米,室内展览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,不及一个足球场大小,仅和不少县级博物馆一般,属实难挡席卷湾区的“文博热”。

两年前,不少东莞人甚至不知道东莞市博物馆在哪。从无人问津的“冷板凳”,到连续两年成为全国文博热搜榜“常客”,“小破馆”确实火成了顶流。

李历松与东莞的故事,总绕不开这座“小破馆”。“小破馆”的逆袭,或许李历松才是最适合的讲述者。

“网红馆长”李历松:从做火“小破馆”到常驻“热搜榜”|东莞年度新闻人物 第2张

牛博网

李历松注视着一张东莞的博物馆地图,眼神更加坚定。

解开一座老馆的“出圈”密码

“李馆太卷了!”“妥妥的‘社牛’!”提起李历松,文博界同行们大概会这样评价。

2021年,作为东莞的引进人才,李历松告别坚守25年的长沙市博物馆,携全家一路南下。

“我花了一个月时间做决定,怕家里人反悔,我把长沙的房子都卖掉了。”在此之前,李历松一辈子都没想过去东莞。

任职后,李历松就抓两件事:策大展、建新馆。策展是博物馆端到“台前”的工作——却意外激起了“一池春水”。

上任半年,李历松带领全馆人交出了2022年的第一个作品《华彩宫瓷——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瓷器展》,把在长沙办得游刃有余的沉浸式展览在东莞小试牛刀。

当时,很多东莞人半信半疑,跟着导航来到了一个从未去过的博物馆,再“发现”了一座宝藏馆。

“网红馆长”李历松:从做火“小破馆”到常驻“热搜榜”|东莞年度新闻人物 第3张

《大唐宝藏》特展期间,东莞市博物馆一楼化身大唐夜市。

随后,东莞市博物馆的“出圈之路”为人熟知。当年5月,《大唐宝藏——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》上,法门寺“国宝”首次大规模来粤,迅速走红各大社交媒体。一条展览短视频更登顶热搜,全网流量破亿。

2023年,《神秘古蜀国 理解三星堆》《何以白石:从木匠到巨匠》《国宝归来——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》《拓跋鲜卑史诗之路》等重磅展览纷至沓来,全国观众不远万里前来打卡,展览一票难求、展厅人山人海。-热搜

两年来,李历松和东莞市博物馆“打了鸡血”般地办特展——从给展览办开幕式、闭幕式,到举办大V之夜、夜间开放到0点、博物馆跨年。每个特展均登上中博热搜榜全国十大热门展览,该馆每个季度均位列中国百大热门博物馆。-热搜

“网红馆长”李历松:从做火“小破馆”到常驻“热搜榜”|东莞年度新闻人物 第4张

《国宝归来》特展上,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把展厅里三圈外三圈围在兽首前。

每次见到李历松,他总是带着新点子。采访过李历松的牛博网记者曾做过统计,不到2小时的采访里他说了30000多字。潮流的玩法“碰撞”上高频的语速,要不是下巴蓄着的一捋胡须,几乎没有人会相信,这个“爱折腾”的馆长已年近五旬。-热搜

决定南下时李历松47岁,这个人生阶段,很多人不愿意再做职业生涯的大决定。

回过头看自己来东莞的决定,他说这是性格使然。“我就喜欢把专注的事情做到极致,乐此不疲、穷极一切想法去谋划、设计它。我没有长远地为人生设定目标,我永远是年轻的心态,所以我可以打开无处的门。”

“网红馆长”李历松:从做火“小破馆”到常驻“热搜榜”|东莞年度新闻人物 第5张

《理解三星堆》特展在跨年当晚开幕,东莞市博物馆举办博物馆之夜。

做博物馆的“东莞制造”

“我从长沙来时什么也没带,但是拉了三车书。”李历松尤为爱书,办公室、走廊里、茶几上、沙发上全是书,放眼望去像是堆起座座书山。

和新馆建设相关的书,总在这些“山头”。新馆,也是压在李历松心头的一座大山。

随着建设进度,关于新馆的会议一场接着一场。这本是准备在新馆展出的3000件文物清单,那本是新馆基本陈列400页的大纲,还有各种方案和材料……会议一结束,李历松收拢桌上大大小小的书,摞起来小半米高。

一年多来,李历松总提起新馆。出席任何场合,发言也好、闲谈也罢,似乎不管以什么话题开始,最后都会落到新馆。他没忘记,“东莞引进我是为了新馆建设。”

“网红馆长”李历松:从做火“小破馆”到常驻“热搜榜”|东莞年度新闻人物 第6张

在《古代东莞》展厅,李历松一次次思索如何讲述东莞故事。

两年来,老馆日渐火热。今年9月,特展撤走后,老馆仅有一个常设展览,但日均观众量仍有1000多人,“说明市民已经有持续逛博物馆的心态了。”

“借那么多特展有什么意思”“这些展览和东莞有什么关系”……尽管老馆火了、口碑好了,东莞市博物馆引起“鲶鱼效应”的两年里,仍不时有一些杂音。

李历松没有动摇,反而说这是策略——在一座外来人口近九成的城市,从市民爱听的华夏故事讲起,把人先拉进博物馆,然后再转型,“人到这里后,我们就给你讲讲东莞故事。”

“新馆要更多地展示东莞的文化和文明。我们东莞也是有历史的,老是说东莞是‘文化沙漠’,我不承认!起码,博物馆这个窗口可以证明东莞不是。”

“新馆会一眼万年把东莞全部看完。”他说,新馆甚至会从一万年前地质变迁、东莞的出现讲起,一直到当下的数字化、当代性,同时也会做东莞和岭南故事的原创展览。

“网红馆长”李历松:从做火“小破馆”到常驻“热搜榜”|东莞年度新闻人物 第7张

何镜堂院士团队为东莞市博物馆新馆设计的“山水之城 立体园林”方案。

日前出台的《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》提及,建设东莞市博物馆新馆,打造国际一流的都市圈文化地标。东莞市博物馆新馆,又被赋予了更多期待。

李历松表示,2024年新馆建设将全面展开,“我们要建设一个立足东莞、辐射岭南、面向世界的新馆,会是一个全新的、现代化的、符合东莞年轻化定位的博物馆,是全民共建、共享、共有的。”

李历松的“博物馆学”

李历松不是刻板印象里的博物馆馆长。

他不爱坐办公室,来东莞第一个月,就跑遍了东莞34个镇街,小到村史馆也不错过。一边说着“收获满满”,李历松一边打开了微信列表,新加的几千个微信好友怎么也划不到底。

有事没事时,他总在博物馆里东看西看,还忍不住跑到观众前讲解。这个“网红馆长”是亲切的。他脱口而出的风趣语言和比喻,每每逗得身边热闹无比。

“网红馆长”李历松:从做火“小破馆”到常驻“热搜榜”|东莞年度新闻人物 第8张

“网红馆长”李历松其实是一个亲切的人。

——唯独一个时候,他一出现便自带降温效果,“像是一股低气压笼罩着博物馆”。大家小声聊天、低头干事、尽量不与他碰上。这是每次开展前的常态。

“这里干嘛搞成这样?”“这里一点都不专业!”“做成这样怎么开展?”尽管大纲和设计先前已反复确认多次,一到布展时,“细节控”李历松的眼里,仍有需要改的地方——小到一个射灯的亮度、角度,一个展台的高度、形状,造景的材质,花草的种类,甚至一小截透明胶的颜色……-热搜

大家都说,这些是文博“高端局”兵家必争的最后一厘米。看过李历松布展前后对比,连一个门外汉都会感慨判若两个展览。

在他看来,博物馆馆长应该至少有两个身份,首先应该是个学者、研究者,有立体化的知识体系;其次,博物馆是文化服务机构,馆长还应该是有服务意识的现代化的运营者、管理者。

“网红馆长”李历松:从做火“小破馆”到常驻“热搜榜”|东莞年度新闻人物 第9张

《国宝归来》特展期间,东莞市博物馆一楼换上“搬”来了圆明园大水法。

除了大厅时常“换装”外,李历松还把老馆入口处、后院、三楼走廊统统“翻新”了几轮——咖啡吧台、邮局、文创店、图书角进驻了,还多了桌椅、阳伞甚至沙池。

“我觉得博物馆行业还没有‘卷’起来,对比起图书馆、文化馆等,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性还不够强。”在他认知里,博物馆有强大的社交属性,是城市会客厅,也是每个市民的会客厅。

“未来,东莞博物馆面临的不是缺不缺文物的问题,而是如何把博物馆资源转化、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的问题。”他希望博物馆作为休闲空间,市民在看完展览后可以喝一杯咖啡、听一场讲座、做一次分享,甚至约会、谈事情,“未来,新馆会持续探索。”-热搜

2024年元旦,东莞市博物馆将推出展陈方向调整后的第一个展览《大观——18-20世纪中国外销精品特展》。

《大观》特展海报。

“我们用馆藏外销精品文物,结合借展外销银器,讲述古代岭南的制造美学。”除了夹杂着湖南“塑普”的口音,话里话外的李历松早是个地道东莞人。

一如他常念叨着的东莞市博物馆理念——“知东莞、爱东莞、看过去、见未来”。

对话

南方+:你如何给东莞“画像”?东莞应该如何以“历史文化”营造城市特色、提升城市品味?

“网红馆长”李历松:从做火“小破馆”到常驻“热搜榜”|东莞年度新闻人物 第10张

李历松直播导赏《华彩宫瓷》特展。

李历松:东莞之所以成为东莞,文化基因是其城市个性密码。建设好“历史文化”,要坚持“立足东莞、辐射岭南、面向世界”。

一方面要坚持“守正”,深挖文化存量。要加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、梳理,挖掘东莞“海纳百川 厚德务实”城市精神的历史渊源,传承敢为人先的文化基因,彰显海纳百川的文化气度,弘扬厚德务实的文化特质,打造岭南文脉传承焕新高地。-热搜

另一方面要坚持“创新”,开拓文化增量。东莞自古以来就有创新的基因,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扬弃,对多元文化的吸纳包容,也铸就了东莞人不断进取的处世态度。要做到“古为今用、西为中用”,突出活力时尚的文化表达,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文明成果,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。-热搜

编者按:

12月28日,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主办、中国农业银行东莞分行协办的“致敬奋斗者——2023东莞年度新闻人物发布仪式”举办,来自东莞各行业各领域的12位代表获评“2023东莞年度新闻人物”。近期,南方+推出“致敬奋斗者——2023东莞年度新闻人物”系列报道,走进他们2023年的故事,见证他们用勇气和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,以奋斗者的姿态在各自领域完成蝶变。敬请垂注!-热搜

【策划】江强 黄煜斌

【统筹】黄煜斌 靳延明

【采写】南方+牛博网记者 马新杰

【摄影】龚名扬 李家威 何绮莹

【设计】袁永平

【作者】 马新杰;龚名扬;李家威;何绮莹;袁永平

【牛博网资讯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
相关推荐